返回

科技入侵现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29章 数学外交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“华国?”

  林登·约翰逊的复述引起了麦克纳马拉的注意。

  麦克纳马拉喃喃道,“华国?对啊,为什么我们没人想到要和华国谈呢?如果不是华国人画出了那条线,我们也不至于每次的进攻在获得效果之后,百越人只需要躲在那条线后面,休养之后又能重新钻出来。

  如果不是那条线的话,雪松瀑布行动,也不至于会失败。”

  麦克纳马拉有种顿悟的感觉,他感觉不仅是他,甚至整个白宫在过去都陷入了一种迷思,为什么不能找华国谈?

  这里说一点,那就是白宫不是真的想停战,白宫开出的条件是百越绝对无法接受的,白宫只是想暂时的休战,等约翰逊明年选举结束,明年选举结束之后再开打。

  简单来说,白宫希望获得一年左右的喘息时间,等到大选结束再重新开打,这样林登·约翰逊的位置也保住了,而军工复合体的利益也有保证,林登·约翰逊竞选成功之后,还能再打四年。

  林燃听到林登·约翰逊的回复后,心想这样的说法太有这个时代华国的风格,他说:“约翰逊总统,我的意思是,如果不尝试又怎么知道不可行呢?

  从我的观察来看,和莫斯科比起来,燕京显然是更加务实的谈判对象,他们没有列昂尼德的政治包袱,更没有苏俄的义务。

  他们过去一直的底线就是北纬17°,我认为和燕京谈判,谈判成功后利用燕京对河内施压的效果会更好。

  莫斯科尚且能和伦敦谈,为什么华盛顿不能和燕京谈呢?”

  最后这句话是说服林登·约翰逊的关键。

  尽管在1965年年初,因为越战升级的缘故,柯西金两次访问燕京,和柯西金在2月4、5、10这三天分别举办了五次会谈,也在11日会见了柯西金。

  对于柯西金提议两国应该有一个最高级别见面会谈,燕京断然拒绝,认为时机还不成熟,但本质上是因为双方关系发展已经出现了实质性扭转。

  这一趋势无法避免,无法回头。

  开弓没有回头箭。

  这件事燕京和莫斯科心知肚明,华盛顿也同样清楚。

  “我明白了。”

  这里再补充一点时代背景,在这个时候,以林登·约翰逊为首的白宫,谈判意愿非常高。

  在原时空,约翰逊关于停战的建议在葛底斯堡会谈后,由柯西金转交到河内手里,在河内还没做出决定的时候,林登·约翰逊就提前宣布了暂停轰炸。

  甚至在暂停截止日期前,林登·约翰逊又再次宣布延长暂停轰炸的时间,一直到调停活动彻底宣布失败。

  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,林登·约翰逊哪怕是和华国谈,他都愿意。

  当天上午,从麦克纳马拉那得知林登·约翰逊愿意和华国谈之后,林燃赶在晚饭前乘坐专机赶到了华盛顿。

  “教授,你怎么突然来了?”林登·约翰逊在椭圆办公室见到林燃后,有些奇怪。

  林燃说:“总统先生,如果你愿意和华国谈的话,我想我能给你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。”

  他从西装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封信,放在桌子上,然后缓缓用手推到林登·约翰逊面前:

  “总统先生,我想我们可以从数学外交破冰开始。”

  约翰逊一下就来了兴趣,因为他找腊斯克聊过,腊斯克的意思是,我们和华国谈,可以先在日内瓦谈,如果在日内瓦谈的不错,他再考虑去燕京一趟。

  而现在,林燃给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。

  “教授,你仔细说说看。”林登·约翰逊皱了皱眉,在思考数学外交是什么意思。

  林燃说:“华国的外交想转弯不是那么容易,最好提前有个破冰式外交,破冰先行。

  在我看来,纯数学领域的交流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式。”

  林燃指了指桌子上的信,“总统先生,你可以先看看。”

  约翰逊拿起信封,打开后发现信纸不是NASA的信纸,而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信纸,里面写着:

  “1967年6月30日

  亲爱的华教授,

  你好!希望此信能在你繁忙的工作中为你带来片刻的愉悦。作为一位同样热爱数学的同仁,以及对华国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学者,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期望给你写信,提出一项可能对我们两国数学界具有深远意义的倡议。

  我虽没有在华国接受过高等数学教育,但我在海外的日子时常和华裔学者打交道,其中不乏来自华国的学者,比如陈省身教授,这些经历让我对华国的数学传统怀有深厚的感情。

  如今,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教授,我深刻体会到国际学术合作对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性。因此,我希望借此机会与你探讨一项合作的可能性。

  我提议我们共同筹划一次两国数学家联合会议,邀请两国学者齐聚一堂,分享在数论、代数、拓扑或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这一会议不仅能促进学术交流,还可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搭建桥梁。

  我深信,数学作为一种普世语言,能够超越当前的各种障碍,为合作与和平铺平道路。

  我已与阿美莉卡学术界的同事讨论过这一想法,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热情响应。

  我们愿意与华国数学学会密切合作,共同规划这一历史性活动。

  如果你认为此提议可行,我将非常荣幸能进一步讨论细节,并为实现这一愿景贡献力量。

  谨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问候,

  伦道夫·林

  数学教授

  哥伦比亚大学”

  这封信只有学术职位,而无白宫职位,寓意明显。

  林登·约翰逊看完之后了然,“教授,你的意思是先学术后政治?”

  林燃纠正道:“不,是先破冰,后政治。

  破冰是关键,无论是腊斯克又或者是其他白宫高官贸然前往燕京,这显得过于突兀。

  我的建议是先组织数学家团队前往燕京,召开两国数学家会议,这一只团队可以派像詹姆斯·汤姆森这样有华国渊源的官员,做前期沟通。”

  詹姆斯·汤普森是东亚事务特别助理,具有华裔血统。

  林登·约翰逊还在犹豫。

  林燃说:“总统先生,相信我,这样的方式是效率最快,最有可能建立起融洽谈判氛围的方式。”

  林登·约翰逊迟疑道:“只是教授,你的身份,恐怕不方便亲自前往。”

  他担心的是这个。

  尼玛你表现的对华国如此有感情,万一你去燕京参加两国数学家大会,直接赖在燕京不回来了怎么办?

  别说越战打成这个鬼样子,如果你真跑到燕京不回来,就算越战打赢,我也得下台谢罪。

  这可不是五个师能解决的。

  林燃恍然,“你说这个啊,我肯定不会自己去,我在NASA的工作一大堆,我没空,只是从身份来说,我写这封信最合适。

  后续到时候让哥伦比亚大学承办,我到时候写一封发言稿,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代我转述就好了。”

  林登·约翰逊点了点头,“好,教授,我明白了,我再和其他人讨论一下。”

  林燃在白宫和林登·约翰逊共进晚餐后,第二天准备离开华盛顿回到亨茨维尔前夕,从约翰逊口中得到回复,信已经由白宫工作人员带着前往日内瓦,在日内瓦交到华国代表手中。

  信压根没有到华罗庚手里。

  华罗庚也不在燕京,他在51区工作呢。

  51区发展到了今天,已经是一个类似于三星的制造业复合体,在这个时代,绝对称得上是高端。

  涵盖了半导体、电子工业、航天、军工等等,生产基地遍布整个西南片区。

  北方的压力导致华国的重工业和工业进一步朝西南转移。

  51区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大量创造外汇的工业集团,又因其超高保密要求,颇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味。

  “日内瓦方面转来一封信,是林燃从阿美莉卡寄来的。他提议举办一个中美数学家的联合会议,说是促进科学交流,增进两国理解。”

  林燃,这个名字对在座各位都太熟悉了,不仅仅是在数学界声名显赫的华人那么简单,也不仅仅是白宫高官那么简单,对方对华国的贡献可以说毋庸置疑。

  只是过去他在这里讨论的时候,名字叫白马,而现在则是以他真名被大家所讨论。

  “林燃?这封信的动机是什么?”

  “信中说,数学是普世的语言,可以超越政治分歧,他希望通过学术交流,为两国人民搭建桥梁。”

  闻弦而知雅意,既然是从官方渠道寄过来的,那么就说明这是阿美莉卡方面试图谈判缓和局势放出的信号。

  华罗庚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,他按照燕京方面的要求,开始起草回信。

  他的笔在纸上停顿了片刻,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学生陈景润在阿美莉卡的情形,尽管他没有看过,但他都能想象出。

  毕竟在莫斯科数学大会颁奖仪式上,华罗庚在台下见证了自己学生获得菲尔兹奖的荣耀时刻,包括会后还和这位年轻有为的阿美莉卡籍“华裔学者”攀谈了几句。

  和当年在华国科学院哥德巴赫猜想班上,一样的质朴、纯粹,一个纯粹的数学家,没有因为经历而变色。

  “不知道这次陈景润会不会回来。”华罗庚心想,“既然是两国数学家交流,他和陈省身应该都会来才对,至于白马,白马应该不太可能能回来。”

  华罗庚摇了摇头,把杂念从脑海中一扫而空,拿起笔准备开始起草回信。
第229章 数学外交(1/1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